黄般若

您的位置:纪念馆首页 黄般若简介

黄般若 (1901一1968),字波若,号曼千,别号“四无恙斋主”,东莞石龙黄家山人。三岁丧父,随母寓广州,从叔父黄少梅学画,并受到书画、金石、考古学家邓尔雅的影响。学画早期师法古人,临摹真迹;后期师法自然,以山水为主。在水墨运用上敢于探索,大胆创新。翌年他加入赵浩公、潘致中、卢振寰等组织的癸亥合作画社。翌年,该社扩展为广东国画研究会,并在香港设分会。他曾担任《探海灯》三日刊编辑。1926年,他旅游全国各地,与黄宾虹、张大千以书画论交。1940年在香港参与筹办广东文物展览。抗战胜利后,任职于广东文献馆,并主持每月的美术观赏会。1947年他主持中国文化协会及中英学会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文物展览会,结束后运展品返穗,所乘“西安轮”途中半夜失火,他尽弃私人藏画,仅抢救最有价值的古画逃出,此举为人称道。

1948年,定居香港。他爱旅游,喜欢凭灵感和记忆作画。1951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,1960年首次举行“香港人画”展览,1962年参加庚子画友,1964年重游内地。

他一生创作中,不受古法约束,画风别开生面,擅画花鸟、山水、人物,尤喜画佛像、罗汉,亦精书法鉴赏。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的《香港夜色》,还有《水乡》、《归帆》、《新界景色》等画作留存于世。病逝于1968年,终年67岁。